導語:在上海工作和生活了3 年的馬利把自己的小家營造得很有味道,他對于淘古舊家居和有意思小物件的經驗是:遠離以前的法租界或外灘等高級場所,因為價格已經被抬得虛高,在浦東一個落滿灰塵的大倉庫里反而可以找到性價比超高的寶貝,延安中路陜西北路口有一家不錯的小店……
在這個全球化新時代,上海作為一個世界級城市,以她的歷史、充滿魅力的現(xiàn)狀和將來,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創(chuàng)意人從全球各地來到這里。他們中有的離開不再回來,有的留下并愛上這座城市。
在最近幾年中,《外灘畫報》生活版與世界各地攝影師合作,專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和設計師,就他們的生活和家居設計展開深入對話。今后,這一專題將更多集中于工作和生活于上海等中國大都市的藝術家、設計師以及創(chuàng)意人。這一期,我們走進了工作并居住在上海的意大利藝術家馬利(Girolamo Marri,個人網(wǎng)站www.girolamomarri.com)的家,與他分享如何在上海淘寶的經歷,以及關于咖啡與茶的故事。
在地鐵10號線上海圖書館站下車,步行轉入湖南路到武康路。一個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小區(qū)入口,通向了幾座已經有80 年歷史的老住宅。意大利人馬利的家就在這個小區(qū)深處,他在這里已經住了3 年。
7 月15 日,馬利會在上海外灘3 號香格納畫廊與一群中外藝術家進行名為《舒服》的裝置行為藝術表演。稍后他將飛回意大利,那里有兩個展覽等著他。而之后,上海的工作室面臨拆遷,他又將盡快搬家。和很多已經打下一定事業(yè)基礎但依然在通往成功之路上奮斗的藝術家一樣,馬利的時間并不寬裕。但無論是對于藝術家還是平常人而言,比忙碌更重要的,是享受片刻閑暇帶來的一種寧靜—在希臘文中,“ 閑暇”一詞等同于學校。古希臘人認為只有當人保有充足時間進行體驗和沉思,才能讓個人心智得到自由和成熟的發(fā)展。
那么,馬利如何打發(fā)他在上海的閑暇時光呢?
意大利濃縮咖啡時間
一個周五下午,馬利為我們留下了充足的時間,在他家里做了意大利濃縮咖啡,招待《外灘畫報》記者和同行的印尼籍女攝影師。
馬利的家是一座建于1930年代的老宅,建筑風格簡單沉靜。主人家里有很多元素:起居室和臥室里的家居用品來自世界各地,有朋友帶來的禮物,有馬利從家鄉(xiāng)羅馬帶來的意大利咖啡機、老式電話和父親送給他的中東風格托盤,有他在上海淘到的老式家具、古董和用品。他說,房東留下的家具一點點被他清除干凈,現(xiàn)在的每一樣用品都是他樂意看到的東西。
起居室里,用來裝酒的中式老箱子是馬利在上海街頭撿到的。窗戶上,用來拉窗簾的把手是一個用過的伏特加空酒瓶。